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室 > 课改走不远,往往是没有遵循逻辑

课改走不远,往往是没有遵循逻辑

2018年05月27日 11:13:01 访问量:248


课改若参照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不至于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而全然不知,不至于丧失信心,不至于忘记初心,不至于丧失底气,不至于半途而废。

课改走不远,往往是没有遵循逻辑

就在“核心素养”成为热词的时候,我想还有一大素养不可或缺——逻辑素养。我们应该把逻辑素养当作一种极其重要的素养去关照。

逻辑,所关注的是思维的规则。当逻辑知识被内化时,就成了逻辑素养。逻辑素养,是拥有信息与获取能力之间的关键点。如果不讲逻辑,即使你拥有海量知识,那些知识也只能是信息。而有了逻辑,就有了知识提取、筛选、甄别、吸纳、发挥、延展、评价的可能,进而就可以转化为能力。

课改也是这样,一些热心课改却没能在课改路上走远的人,大多是因为缺乏逻辑素养。这里以“问题导向的课改”与“目标导向的课改”为例进行说明。

问题导向的课改,其关键在于归因,这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问题。

比如学生不爱阅读,这是现象。归因时可能归结为基础薄弱,归结为缺乏阅读的家庭氛围,归结为相对浮躁的时代背景。这些固然也是可能的原因,然而另外一个可控、可改、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语文教师缺乏自身独立阅读、整本书阅读、深度阅读的体会,却要带领学生学习阅读,分析“文章好在哪里、不这样写行不行”。这其实是一个悖论。

再说学生不会写作,这同样是现象。一些语文教师长期缺乏写作体验,却教学生怎样写作文,教那些自己都不常用的写作技巧,然而写作的一个基本常识——“读者意识”却被严重忽略。

上述情况,问题表现在学生,根源却可能在教师。课改中,如果只是改学生、改方式、改程序,就是不改教师自己,这样的课改,无论怎样热情、怎样投入,由于逻辑素养的欠缺,由于归因有误,都会使课改走到正确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上。

目标导向的课改,其核心是对目标的理解。目标,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以目标为逻辑起点的思考是这样的: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怎样确认是否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这个简单的逻辑,可以用3个关键词概括:目标,策略,评价。它可以作用于德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等诸多领域。

在问题导向的逻辑体系中,我们把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回溯到教师,把学生的成长回望到教师的改变,这样的课改逻辑就演变为“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来引领学生的学习,通过教师自己的改变来谋求学生的改变”。课改改在“源”上,而不是改在“流”的位置。在目标导向的课改中,我们也遵循了同样的逻辑。

这样的课改,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是想改哪就改哪,不是看见别人怎么改就怎么改,而是改在最该改的地方。课改,不是见药就吃,不是见佛就拜,而是结合实际作出适时、适度的诊断与调整。

这样的做法,其本身就是遵循逻辑。这一逻辑,是科学实验的逻辑。课改若参照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不至于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而全然不知,不至于丧失信心,不至于忘记初心,不至于丧失底气,不至于半途而废

编辑:白旭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台县豆村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