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1年10月15日 15:10:49 来源:忻州市五台县豆村中学 访问量:365
浅谈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豆村中学 李建杰
【摘 要】通过对学习活动的探究和新课程教学功能的探讨,整理出了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多种方法。结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具体教学案例阐明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情境的全面性、真实性、情感性、问题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创设方法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很少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特长的发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其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问题情境的含义
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表现的心理困境。对课堂教学而言,也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迫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也可以狭义的理解为设置一定的悬念)。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有效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二、历史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必要性:课改的需要,教学方式的转变
2.针对性:课标、重难点
3.生活性:要贴近学生生活
4.真实性: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底线(不能是文学作品)
5.挑战性:要有思维含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6.适度性: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要精挑、细选、适量
三、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历史新课程创设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径。
(一)创设历史人物问题情境
   在该法当中,可以用到局部情景的创设
[案例1]
讲述《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时,这样导入:佛教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案例2]
在讲述《孔子》时,可以使用整体情景的结构创设:孔子2550岁---------奔波中的孔子---至高无上的孔子---袁世凯与孔子---新文化与孔子
   (二)创设虚拟人物式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虚拟人物让学生参与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使学生在讨论中,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进一步激发,深化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案例3]
如在讲《大跃进》一课时,我设计这样的情境:《阿牛日记》---通过虚拟阿牛在大跃进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会来反映社会现实。
   (三)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
[案例4]
    如在讲述《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关于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我国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做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用“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圆满的完成了课堂目标。
(四)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案例5]
   例如在进行《南京条约》的教学中,提出了以下问题:中英鸦#片战争是因为什么问题引起的?战争后《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有没有反映出发生的鸦#片战争的起因?为什么在《南京条约》中只字不提?这一系列问题围绕的中心是“鸦#片”,但从一系列问题中又层层引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已经在《南京条约》中达到了。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了结论。整个过程使学生的认知沿着教师设计好的台阶拾级而上,顺利实现了“低起点,高落点”的良好教学愿望。相反,若一开始就提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就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也就很难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其结果必然是“高起点,低落点”。所以,在设计递进式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避免梯度太大,也要避免将问题设计得太细、太具体,以免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得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而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历史一去不复返,不可再现、不能更改、不能杜撰,因此,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必须有直观形象的支持。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适合了学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结,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栩栩如生的问题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充分利用一些具体的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丰富表象。
[案例6]
我们在对学生讲述新中国的成立的时候,通过播放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报告的录音,使学生感到置身于1949年10月1日,正在北京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听到了毛泽东的报告,看到了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种历史情境下,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欢庆这后,又向学生提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了哪些严峻局势?”的问题。这样的情境问题,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相沟通。又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成就”这一内容,尤其是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讲述中。为了使学生更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的情况,首先介绍了安徽凤阳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各位同学的家乡有没有进行经济改革?我们家乡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能不能讲一下自己家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发展乡镇企业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介绍自己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思维形象的特点。学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时,有种历史再现的感觉,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六)创设角色式问题情境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许多活动都没有亲身经历,教育教学时也就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为此创设一些如演员般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形体语言、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来感悟教育目标,是一种有极大说服力的教学手段。
[案例7]
例如教学《抗日战争》时选十位男生扮演士兵,事先交待好角色要求。然后设置了三个场景:第一,大家欢送这十位男生去当兵,鼓励他们多立战功保家卫国;第二,战争在持续,一位女生朗读前线的士兵(男生)寄回的书信,信中讲述战争的艰难与伤痛,并委托同学们代替自己看望家中的父母;第三,战争结束,十位男生只回来三位而其余阵亡,缺胳膊少腿的士兵(男生)一脸木然的看着鲜红刺眼的奖章。最后,请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感受,交流对战争的认识。通过这一系列设计,让学生穿越时光的隧道置身于历史环境中,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亲历”了抗战,既生动又很好的完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四、小结
综上所述,现在新课程的目标就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而这种转变就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之中,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前提与关键,是学生思维创新的源泉。采用多种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和调整。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当学习活动未能充分展开时,在做出学生是否能力不足的判断之前,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开展有益的讨论,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启发学生动口讨论,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戴春荣.高中文科历史“问题情境”教学的创设实践.
朱志平.《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能促进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3期。
彭婵蓉.谈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梁励.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5期
 
 
 
 
 
编辑:白旭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台县豆村中学 特此声明。